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靳晓丹 通讯员 靳晓辉)近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情系公卫初心 逐梦基层山海——我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5年”访谈活动,邀请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老中青三代医务工作者,分享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解码河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情系公卫初心 逐梦基层山海——我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5年”访谈活动现场。
王俊起:啃下“硬骨头” 铺就公卫发展路
“项目启动初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底薄’的问题十分突出。”作为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邢台市任泽区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王俊起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记忆犹新。那时,基层不仅硬件设施落后、专业人员短缺、医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也缺乏有效联动,政策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更让工作人员犯难的是,群众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心存疑虑,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王俊起(左)与同事交流工作。
面对重重困难,王俊起与同事们深入调研基层实际需求,先后制定出台项目实施方案、绩效评价方案及资金使用监管细则;同时组建专家委员会和绩效评价专家库,为项目推进提供专业支撑。“那些年,我们跑遍了辖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就是要把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王俊起表示,早期的探索与实践为后续政策优化、制度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仍将持续关注基层公卫发展,推动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李亚静:20载入户路 用真诚换信任
“刚开始挨家入户建健康档案时,不少居民把我们当成骗子,关着门打电话核实身份。”扎根基层20余年的保定市莲池区焦庄镇卫生院院长李亚静,笑着讲述起公卫服务初期的尴尬经历。作为见证河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老兵”,她深知群众信任是开展工作的“金钥匙”。
李亚静为学生进行健康科普。
为了打消居民顾虑,李亚静带领团队坚持“用服务说话”。一次次上门讲解政策、一遍遍免费健康检查,慢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辖区一位高血压大妈曾坚决拒绝服药,李亚静团队多次上门沟通,还邀请同村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最终让大妈接受规范治疗。如今,这位大妈不仅按时服药,还会主动邀请医务人员到家中做客。“从抵触到主动参与,群众态度的转变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李亚静说,20年的坚守,不仅织密了辖区居民的健康防护网,更在医务人员与群众之间搭建起了连心桥。
玄桂娟:以专业破疑虑 用责任护安康
“老百姓最初不信任我们,觉得基层医生查不出问题,就算查出问题也没法免费治。”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卫生院院长玄桂娟,在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管理工作中,曾长期面临群众信任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和同事们把提升专业能力作为突破口,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深入学习慢病管理、急诊急救等知识,用过硬的技术赢得群众认可。
玄桂娟(左)为居民测量血压。
2021年的一次老年人体检中,一位男性居民心电图显示异常,但自身并无明显不适,不愿进一步检查。玄桂娟凭借专业判断,坚持劝说患者转诊,最终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挽回了生命。“这样的案例让老百姓看到了我们的专业和责任心,也让大家对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新的认识。”玄桂娟说,如今辖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参与慢病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愈发凸显。
吕伟振:科技赋能 让公卫服务更贴心
在邯郸市大名县铺上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院长吕伟振介绍,卫生院启用的基本公卫体检智能系统,实现了体检数据实时共享、检查结果快速反馈,不仅能高效开展下村集中体检,还能为行动不便的卧床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体检结束第二天,主治医师就会进村发放报告,现场进行健康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吕伟振(右)搀扶居民测量身高体重。
针对慢性病管理,卫生院还优化了筛查与绩效评价机制:通过主动进村入户筛查,精准锁定管理人群;强化绩效考核,倒逼服务质量提升;同时灵活调整服务时间,实施分级分类随访,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我们就是要通过创新,让公卫服务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真正成为百姓信赖的‘健康守门人’。”吕伟振说。
郑思远:接过接力棒 续写公卫新篇章
“公共卫生工作不像临床救治那样立竿见影,但它像空气和水一样,默默守护着每个人的健康底线。” 作为青年一代公卫人,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思远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情系公卫初心” 不仅是前辈们的坚守,更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郑思远(中)在访谈中发言。
郑思远坦言,近年来河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理念和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理念从“我们要做什么”转变为“群众需要什么”,服务目标从“完成指标”转向“追求效果”。“前辈们用奉献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接过接力棒,用更扎实的行动、更创新的思路回应群众需求。”她表示,未来将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河北基本公卫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马微:用温度服务 做居民健康“贴心人”
“看到老人的血压从居高不下到平稳控制,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兴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护师马微,在基层公卫护理岗位上,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着居民健康。
马微(右)传授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日常工作中,马微不仅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居民建立精准健康档案,还常常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沟通,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困难。对于基层护理与公卫服务的融合发展,她充满期待:“希望未来能借助大数据实现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把临床护理技术延伸到社区、家庭,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自河北省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理念已深深植根燕赵大地。15年间,河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最初的15元增长至99元,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突破90%,“一老一小”、慢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数超2300万,适龄妇女“两癌”筛查持续推进,这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定决心与民生温度。